重视疫情波次规律,预判两会召开的时间
如果复工和开学疫情控制得力的话,我们有理由相信,4月初或者4月中旬两会召开还是可以期待的,也不能再等了,很多大事都需要两会决策呢。预判两会召开的模式有两种,两种会议形式都需要代表们提前集中并做好医学观察、都需要视频会议+表决系统+信息安全等的技术支持。前几天,首长召开了一次全国县团级干部的视频会议,就算是两会之前的一次动员和模拟演练了。
一种是北京集中+分区域召开;当疫情总体可控时,代表们提前进京,在医学观察7-10天后,分区域开会,重要的会议在大会堂集中开,其他会议和讨论在代表们下塔的酒店召开。
另一种是省级集中+疫情严重的省份地市级集中:北京设立中心会场,各地代表们提前在省级或者地市级集中,有效医学观察后、主要采取视频会议系统,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规模最大、最复杂的视频会议了。
尽管有专家立场不够那么坚定,但是我们一直坚持我们在武汉封城那天所发现的疫情基本规律,2月2日之后第二波次的疫情在统计意义上的结束,尤其是2月8日统计意义上第三波最严重的疫情结束后,数据会逐步好转,2月底应该可以期待有比较乐观的好转。第四波疫情在统计意义上结束后,统计意义上2月6日之后启动的第五波疫情应该没有很大影响了。
1. 新增重症患者连续7天净减少(下图)
新增重症数据有两个高点,一个是有意义的2月7日1280例,另一个是有去库存嫌疑的2月13日2174例,如果回归疫情数据的真实状态,我们相信2月7日的1280高点会更高一些。从2月19日起,已经连续7天新增重症病例净减少,一共减少了3225例,平均每天净减少460例,这可能说明,治疗效果开始深入重症区间,其中,早期的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体现比较明显。
2. 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2天下降(下图)
在2月12日和13日连续两天集中去库存后,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连续12天减少,如果不存在去库存因素,我们有理由相信,新增确诊病例数,应该从统计意义上第二波疫情结束的2月9日(3062例)就开始呈现趋势性下降了,不是12天应该是16天,不能小看这4天,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。
3. 现有确诊病例(存量数据)连续8天下降(下图)
现有确诊病例数据是从2月7日开始公布的,2月17日达到高点58016例,之后8天连续减少。到今天的45604例,减少了21.3%。
4. 累计治愈人数连续3天接近40%(下图)
累计治愈出院占比稳步提高,2月11日越过10%达到10.6%;2月16日越过15%达到15.4%;2月19日越过20%达到21.7%;2月23日越过30%达到32.1%,之后连续3天继续上升,到昨天达到38.1%,接近40%,明天超过40%指日可待。
2月24日,累计治愈出院人数达到27323例,首次超过累计死亡人数(2663例)的10倍,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里程碑。
5. 医学观察人数连续18天持续减少(下图)
医学观察人数自2月7日达到189660人后,已经连续18天持续减少,到昨天2月25日,尚有79108人,减少了58.3%,超过了半数,这说明两个问题:一是群众性的防控措施比较有力;二是赶在2月7日时间节点上,说明疫情波次的规律性。
最近一个多月,写了十几篇文章,至此,总结一下
医学观察人数减少,意味着疑似减少,又意味着确诊人数减少,早确诊早治疗,又意味着治愈率的提到和重症比例的减少,因为重症治疗效果还不如意,我们只能期待重症病例的转化率越低越好。所以,早监控、早决策、早防控、早隔离、早确诊、早收治、努力减少重症病例,就成为减低死亡率几乎唯一的办法了。
这一系列的6个早,不知道湖北和武汉做到了几个,下一次能做到几个,这才是大家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的,人命关天。
老常更多的文章....